连锁分析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定位方法,通过分析染色体上已知位置的遗传标记与疾病基因的连锁关系,而将疾病基因定位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,连锁分析成功地将上于种单基因疾病定位,在多因素疾病中,这一技术也得到应用。
自 Sherrington等(1988)在 Nature杂志上报道了分子症与染色体5q区域连锁后,已有二十余项分子症的全基因组连锁分析报道,这些研究所发现的与分子症连锁的区域包括23条染色体中的21条染色体,虽然有部分区域能被其他研究所重复(如8p、13q、22q),但大多数连锁区域不能被重复。
Lewis等(2003)对当时已发表的连锁分析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,结果提示2q区域的连锁信号最强,但迄今为止没有研究重复到这一结果,他们们还发现5q、3p、1lq、6p、1q、22q等区域也呈强度较弱的连锁。
从分析效能来讲,连锁分析更适合单基因疾病或存在明显主基因效应的遗传疾病,而在分子症等多因素疾病中,每个基因的贡献可能是微小效应,因此连锁分析的作用是有限的,在多因素疾病的研究中逐渐被关联分析所取代。